作者:秦拓夫 崔玲玲 他叫馬丹強,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龍溪鎮漆樹村的一位農民,他不僅利用當地資源投資創辦了彭水縣百業興森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還配套建設了重慶市首個香椿科技專家大院、種植基地、加工廠及營銷中心,同時拉動全縣種植香椿基地達2萬余畝,帶動一方鄉親增收致富。他先后獲評“全國優秀農民工”“重慶市科技創業領軍人才”“重慶英才”等殊榮,并取得了“國家林草鄉土專家”及“高級農藝師”等職務與職稱。
(一)
五月的鄉村,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身材魁梧、留著短平頭的馬丹強站在山頭上,看著山下一望無邊的香椿基地,紫紅色的香椿嫩芽長滿枝頭,村民們背著背簍,提著竹籃,在濃郁芳香的香椿園里忙碌采摘,優美愉悅的歌聲在山野里飄蕩。
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上午,天空朗朗,萬里無云,溫煦的陽光灑滿大地,清涼的山風飄過山野。看著香椿園里歡歌笑語的勞動場景,馬丹強心情格外舒暢愉悅。
每年基地除草、施肥及修枝,只要他吱一聲,鄉親們一呼百應,尤其是在香椿芽采收期,鄉親們寧愿放下家里的活也要先去把他的香椿芽采了。因為大伙都明白,自家的活可以擱一擱,但強哥的香椿芽季節性強,不能耽擱。
今年四十七歲的馬丹強出生于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龍溪鎮漆樹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從懂事時起,他就萌生一個念頭:逃出這個被大山包裹著的貧窮之地,到山外去闖世界!父親見他小小年紀不安分,便苦苦勸他安心做農民,把土地侍弄好過一個安穩的小日子。馬丹強聽了總是倔犟地說:我不想在這窮地方當農民!
一個偶然機會,他在縣城碰到初中時的一個同學,便隨同學到廣東打工。在別人的指點下,他跟一位彭水老鄉學漆工。做事認真、頭腦靈活的馬丹強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不僅學會了整個漆工工藝,還開始試著包工請人干活。因他為人直爽,喜歡幫忙,人緣不錯,給他介紹裝修工程的人多,生意越做越好。包工干了兩年后,馬丹強積累了一定資本,開始涉及建筑工程勞務承包。經過十幾年的打拼,馬丹強賺到了不菲的身家,還被推選為彭水縣廣東同鄉會副會長。他不想當農民的夢想,終于在廣東這片熱土上得以實現。
在外干得風聲水起的馬丹強,有次回到老家漆樹村,看到不少老人小孩留守在家,男女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老人小孩無人照顧。村里有位老人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聽說你在外面掙了大錢,何不回來村里發展產業,讓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在村里給你打工,既能掙錢養家糊口又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多好啊。聽老頭這么一說,讓馬丹強上了心。2010年初,彭水縣政府領導帶隊到廣東招商引資,特意去看望彭水縣在廣東的創業人士,并動員大家回鄉創業,發展家鄉經濟,支持家鄉建設。馬丹強早已動了這個心思,經縣領導動員,便下決心返鄉創業。
馬丹強經過一番市場考察,發現很多人都喜歡吃香椿芽,不少人說香椿芽是個寶,樹尖上的綠色蔬菜。馬丹強就認定這是個很有市場可以深耕的好項目。
(二)
如何把小香椿做成大產業,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說說容易,可做起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時間、精力和大量資金的投入。馬丹強經過認真思考和反復琢磨后,作出的第一個決策就是投資建設自己的香椿種植示范園,再通過示范園的引領作用,帶動全鎮乃至全縣村民參與香椿種植。
“香椿適合生長在山地、坡地等日照好的地方。我們彭水的地理環境正好適合種植香椿。”馬丹強在村民大會上說這話時,臉上充滿自信。
說干就干,馬丹強于2012年在漆樹村流轉土地,投資建起了香椿種植示范園與香椿科技專家大院,其種苗除了選用本地的“紅香椿”外,還經過多地考查后引進外地優良品種。
圖為鄉親們在香椿示范園里勞動
既然是示范園,就有一個培育、改良品種的過程。他除了自己鉆研香椿培育、改善技術外,還不惜重金從市林科院、農科院、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及食品研究所等聘請專家指導。示范園剛建起那段時間,他和專家幾乎天天守在基地里,從椿樹栽植、修剪、施肥、林下間作、保溫與水肥管理、樹形培養、病蟲害防治等,哪一環都不能馬虎。艱辛地付出,最終攻克了香椿高產栽培及凍藏加工的關鍵技術,解決了香椿樹高量少及季節性強的技術難關,獲得了他想要的科學技術成果。那天,他特別高興,讓員工用手機給他和專家照了一張合影,陽光正好落在他臉上,一臉燦爛的笑容。
香椿高產栽培及凍藏加工的關鍵技術研發成功后,在他的示范引領下,漆樹村大多數農戶自發種植香椿,逐漸發展到全鎮及全縣。
(三)
香椿種植很快在全縣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全縣每年采摘新鮮香椿芽五千多噸,絕大部分要依賴馬丹強收購處理,并保證收購價不低于市場價。如果僅以購銷形式現買現賣,很難消化如此大的產量,如果不能消化,村民種植香椿的收入就要受損,就不會繼續種植,香椿振興鄉村就成為一句空話。馬丹強決定再投資建一個香椿產品深度開發的加工廠。他與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尋求合作,讓對方出技術,他出資金,研發以香椿芽為食材的系列產品。在漫長的研發過程中,馬丹強與研發人員經歷了無數次實驗,一邊是香椿基地的建設維護,一邊是產品研發的大量投入,還要確保香椿示范園和產品研發的后續資金不斷鏈。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香椿速凍冷藏技術、加工技術的研發,甚至細微到包裝瓶蓋的技術研發,這些難關都要一個一個去攻克。好在最終把這些難關都攻克了,香椿芽深度系列產品開發也搞出來了,投放市場后,反應不錯,很受消費者歡迎,這就增加了我做大做強香椿產業的信心。”馬丹強說。
2022年底,馬丹強再次投入在香椿芽示范園建起了生產線和營銷中心,進一步拓寬產品線下銷售渠道,預計2024年全年覆蓋全國的高速路服務區及連鎖超市。為豐富香椿產品種類,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口感體驗,馬丹強決定加強研發投入,利用香椿與其它農產品復配研發香椿新產品以及香椿預制食品。讓香椿產業進一步成為助力當地農業發展、農民穩收增收的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產業項目。
圖為馬丹強(正中間)和西南大學教授在做產品調試
馬丹強沒想到,一棵小小的香椿樹,居然帶富一方鄉親。自香椿示范園建立以后,馬丹強就以土地流轉、帶動種植、收購香椿、吸納當地居民就近務工參與示范園管護等形式,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致富。村民馬代周就是香椿產業的受益人之一。
“除了有土地租金收入外,我還在香椿示范園和香椿加工廠務工,一年收入4萬元左右。”馬代周逢人就高興地說:“不僅能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家人。”馬代周家里有父母和三個孩子共七口人,父母年邁不能勞動,還體弱多病,三個孩子兩個上小學一個上初中,自己也沒文化,偶爾在縣城和鎮上干點輕便活,一年掙個三五千元,還不夠家用。馬代周靠種莊稼勉強夠一家人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馬丹強的香椿種植示范園和香椿加工廠辦起來后,優先照顧馬代周去務工,才改變了她家的窘況。
馬丹強的香椿種植示范園每年需要近1萬個工日的人工,帶動大量農戶利用農閑時間就地務工增收。除此之外,通過示范帶動作用,馬丹強的公司間接帶動彭水縣村民種植香椿增收致富。
為確保鄉親們穩定增收,也為了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最鮮美的香椿芽,彭水縣百業興森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成了森林食品加工廠和營銷中心,已形成了以香椿種植、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高成長科技企業、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重慶市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馬丹強本人及公司產品成果多次被邀請參加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目前,公司主要常年銷售冷凍香椿和香椿醬菜,新鮮香椿芽以短期的銷售為主。百業興以專利技術保障,無論是粗加工的冷藏香椿芽還是深加工的香椿醬菜保質保鮮流向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公司先后獲得實用型專利、發明專利、外觀專利等27件,科技成果14項,版權登記5件,商標20件。
馬丹強,這個出生在偏遠山區的新型農民,用他敢于追求和創新的精神為鄉親們打開一道致富之門,大力助推鄉村振興,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五月的鄉村,陽光照耀著翠綠的田野和蒼茫的群山。萬木蔥郁的大地,滿目綠茵。馬丹強走在他的香椿示范園里,呈現在他眼前最美的是那大片嫩綠的香椿林……
作者簡介:
秦順福,常用筆名:秦拓夫,資深媒體人、作家。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先后在中央新聞單位擔任財經記者、法治記者、執行主編等職近三十年,在國內100多家報刊、新聞網站及綜合門戶網站發表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近2000件,約500萬字,出版紀實文集和中、長篇小說多部。
崔玲玲,重慶拓夫新媒體發展中心圖文編輯室主任助理。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