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0年,國家發改部門就提出了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建立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加大數字化轉型支撐保障等內容。2022 年1月16日,《求是》發表的重要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也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據中國信通院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 60 萬億元,而企業數字化的迅猛發展,既依賴于我國軟件產業的創新和發展,也將給行業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46266 億元,同比增長 10.9%;信息技術服務收入 30296 億元,同比增長 12%。相對國外,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起步較晚,長期處于跟隨者的位置,不過近十余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我國科技企業在多個領域追平甚至領先于國際一流水平。這也給了我國企業在數字化建設中,對國外巨頭們“彎道超車”的機會,而“數字中國”的建設,也需要有強大可靠的國產企業在技術、應用和生態上進行支持。
01.從“牛背”上到“云”上
過去二十年,云計算的出現,深刻的改變了全球IT產業,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最初,云計算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硬件領域,重點是用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替代傳統的物理機房,但時至今日,這一變化已經更深入的蔓延到了軟件領域,即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對傳統軟件的替代。這一變化雖然相對緩慢但是卻不可逆轉,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大型企業轟轟烈烈的“去IOE”,曾經的IT巨頭們在云時代走向落寞,并不得不主動向云服務轉型。
目前,我國IaaS市場滲透率較高,增速放緩,行業產品結構正從以往“重營收”向“重算力”的方向調整,而和企業數字化建設緊密聯系的PaaS市場,正逐步成為基礎云市場的新增長動力。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整體云服務市場規模達到3280.2億元,增速為45.4%,明顯高于軟件和信息行業的整體增速。其中IaaS市場規模達到2201.4億元,增速34.3%,PaaS市場規模達到420.7億元,增速約為55%。
據IDC10月26日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65.8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長27.3%,PaaS市場同比增速為45.4%,同樣印證了軟件的云服務化正成為云計算的新趨勢。
對中國軟件行業的企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曾說過:“軟件業是一個‘牛背’上的行業,不僅要觀察牛的動作,還要看路。這個行業不斷面臨技術更新換代,想要在‘牛背’上不掉下來,就要具備適應技術革新的能力。”
毫不夸張地說,軟件企業即使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一旦在技術上落后,那么被行業淘汰就是時間上的問題。這與王文京曾總結過的“沖浪模型”也是一致的:一次次的技術革新就像一波波浪潮,新的浪潮沒有抓住,就會從產業發展的潮流中掉下來。
在企業服務領域,作為國產云服務與軟件的“領頭雁”,用友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目前,用友已幫助數百萬家企業推進數智化轉型。
10月27號,用友網絡正式發布2022年三季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53億元,同比增長19.1%。相比上半年11.3%的同比增長率,用友的業務增長速度進一步提升。用友網絡云服務業務(不含金融類云服務)收入實現35.46億元,同比增長40.4%,占營業收入的63.4%,發展勢頭強勁。
其中,用友的大型企業云服務業務收入達到24.39億元,同比增長37.6%,核心產品續費率達98.1%;中型企業云服務業務收入為3.75億元,同比增長97.5%,核心產品續費率達80.2%;政府與其它公共組織的云服務業務收入為3.01億元,同比增長28.1%;小微企業SaaS訂閱收入2.77億元,同比增長54.8%。從用友企業客戶的快速增長來看,云服務替代傳統軟件業務,無疑是符合數字化的大趨勢的,也是大中小型企業共同的需求。
這樣的高速增長并非短期的奇跡,在信創國產化和建設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未來中國的軟件行業和云服務領域大有可為。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歷史性的機遇,想要抓住就需要在技術和服務和不斷進步,軟件行業日新月異,在“牛背”上時要不斷創新,到了“云”上時,想要不從云端墜落,要做的事情只會更多。
王文京曾說過:“要通過專業奮斗去實現持續創新,再通過持續創新去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但只是這樣可能還是不夠,還要有足夠清晰的路徑,創新才更有價值。
02.押注“數智化”的大時代
云計算并不是簡單的將服務器搬到云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本來就是共生的,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云化”對軟件公司來說只是一個起點。
用友曾提出“數智化”的概念,這是對“信息化”的升級。具體來說,數智商業創新將帶來創新型、社會化、綠色態的新商業,使企業實現產品與業務創新、組織與管理變革,并創造新的需求和市場;通過連接、匹配、共享、協同,企業可以在全球網絡及經貿關系可觸達的任何地區實現端到端的社會化商業協同;應用數智技術實現集約、節能、環保的生產與服務,創造供給與消費機會更加公平的商業秩序,形成生態共贏的新商業理念。
但很明顯,企業想要實現數智化,需要軟硬件層面的支持。王文京曾表示,在企業數智化進程的持續演進中,產業會發展出數智化、平臺化、生態化的產業發展平臺。企業想要成為“數智企業”,也需要選擇適合的平臺與應用服務提供商、專業服務商合作,推進業務模式與流程、組織與管理的變革。
而這一理念,與當下企業級PaaS平臺的快速發展是不謀而合的。
2020年,面對數智化、國產化、全球化三浪疊加,用友向用戶推出了商業創新平臺——用友BIP,替代原來的ERP系列產品,助推中國企業新“智造”。
圖片:用友
相比ERP,BIP的平臺屬性可以帶來更多的能力和資源服務,因此也在大型企業中受到追捧,目前,中國企業500強中近7成的企業在不同領域與用友開展合作,選擇用友BIP推動數智化轉型發展。全球知名IT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顯示,用友在中國aPaaS、企業應用SaaS市場占有率多年占據明顯的優勢。
8月27日,用友在廣州發布了“用友BIP 3”,據了解,“用友BIP 3”擁有5項首創或領先的技術、6大領先的應用架構、465項創新服務,超過600個核心專利,超過1400個軟件著作權;提供了4343個API接口(公有云),每日平均調用量(公有云)超過1523萬,每日請求數(公有云)超過13億,生態體系也在快速增長中。王文京當時表示:“發展到用友BIP 3的階段,可以說中國本土自主研發的企業數智化的云平臺和服務,已經達到全球前端的水平,用友BIP 3可以說是賦能和支持企業推進數智化的大國重器。”
不過在這背后,是巨額的研發投入。從財報來看,用友在2018年至2021年間,共計支出研發費用約85億元,研發費用率超21%。進入2022年,用友的研發投入陡然上升,前三季度,用友在研發上投入20.55億元,同比增長 31.7%,占到了營業收入的 36.7%。高額的投入影響了用友的利潤,但增強了云服務產品的平臺、核心應用和生態融合能力,為未來長期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今年上半年,用友BIP產品進行了 20 次迭代(各產品每雙周迭代上線),發布了 31 個全新應用,迭代了 30183個功能與特性。“用友BIP作為龐大的平臺又是基于先進技術的服務群,整個研發需要比較大的投入,研發難度也是比較高的。我們現在每年的研發都有十幾個億的投入。”王文京對此解釋道。
巨額的研發投入對上市公司來說是不小的負擔,而用友持續投入到研發中,可以說是看好并“押注”了國內數字經濟的發展。在財報中用友表示,四季度還將繼續加速產品發展,推進 YonBIP 3 的后續研發工作,利用用友 BIP 3 的優勢,搶抓信創國產化的戰略機遇,突破央企等超大型企業客戶合作。
推薦